
淡墨淡彩人物画卷 古韵浓情堪称一绝 |
2012/09/10 新快报讯
|
2012年9月11日-29日在广州翰通阁展出 地址:广州天河区林和西路耀中广场B座22楼2211
![]()
新快报原文链接:http://epaper.xkb.com.cn/index.php?id=168941李晓白1958年生于广州,他成名很早,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,他的画就已在圈内广受好评,而且在市场上很走俏。著名山水画大师黄云曾说:"我过去不相信什么'神童'之说,可生活中确有'年青有为'的人才,晓白就是一例。"关山月也对李晓白的早期代表作《岭南三杰》赞誉有加。 李晓白纵横画坛已三十年,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"多才多艺,独具一格"。他的艺术创作涉猎广泛,人物、山水、花鸟、书法以及西洋画和装饰画等无不精通;他博采众长,以极具个人风格的水墨人物画跻身当代中国画坛。他的水墨人物画,既有北派粗犷的笔墨布局,又有南派细腻的局部刻画。无论是工笔细描还是放笔写意,均讲究形神兼备;无论在人物气韵,运笔设色抑或诗文题款上,都力求文景统一,致臻完美。
![]() 对于李晓白的才气,广州作协副主席沈平先生有过一段精彩描写:"你看他的画面,渲染的是他诗意的才气,他的线条造型,张扬着他书法的才气,而他的书法落款,透出了他能以笔代刀的金石才气……所以他的画,总是气象万千的。李晓白画山水,可巧设人物作为极好的呼应;画人物,可布置竹石作精美的衬托;画花鸟,可铺排书法作绝好的装饰,使画面自然"味道"丰富,没有"软肋",可随心所欲地在画面铺成挥洒。" 李晓白从小就靠天资悟性自学成才,启蒙老师不过是一个爱好书画、刚巧病退返城成为邻居的女知青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自己画画是"有点慧根",画什么像什么。他刻苦好学,不论南派还是北派,中法还是西法,他都像海绵一样吸收其中艺术创作的营养。
![]() 1981年从广州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,李晓白主攻山水,学李可染的画法学得有模有样。同样喜欢李可染的山水画大师黄云在观赏广州"香雪书画会"首次作品展时,看到李晓白的画十分兴奋,拉着他的手连声说"好"。黄云除了精通山水,也创作壁画,作品强调大的构图线、大的造型,画面富有装饰性。李晓白从黄云大师那里吸收了很多装饰造型方面的创作元素。"香雪书画会"里有很多花鸟画家,李晓白在与他们的交往中,又"偷师"学了很多花鸟技法,比如陈永康的麻雀、郑文岩的花草等对他都深有启发。难能可贵的是,这些元素在李晓白的创作中都能融会贯通,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。 八十年代末受范曾的影响,李晓白开始转向人物画。由于早年的基础,他的人物画中,都有山水、花鸟与人物情景交融,浑然一体,极具特色。 他的水墨人物画多以古代圣哲贤士、妙龄淑女、民间故事、历史典故或古诗意境为素材,用笔豪放,构图别致,意境深邃,清新淡雅。技巧上渗揉了现代中西美学绘画笔法,风格上又隐含了中国民间艺术的装饰倾向。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,李晓白的水墨人物画已形成了自己鲜明而又独特的艺术风格,创作了一批广受欢迎的人物画。
![]() 2006年,李晓白北上拜师,进入中国国家画院,先追随李延声导师学习巨幅历史题材人物画,后又考入刘大为工作室人物画课题班,接受了系统的人物画训练。他印象最深的是一种叫"精微素描"的训练,对着一顶帽子写实,要求连极细微的褶皱都要画出来,光一顶帽子就画了两个月!老师用这种方法训练他们的眼睛,寻找物象的微小差别。李晓白说:"西洋画经常用阴影来突显立体,而中国画则主要依靠线条来表现固有结构。固有结构从某种状态来说是看不见的,但是看不见并不代表不存在,在画的过程之中,必须要用线条进行表现。了解这一点,能够更加张扬笔墨,用笔墨线条体现人物的个性。" 北上深造历时三年,李晓白有了"脱胎换骨"之感,人物画也是更上一层楼。"在国家画院3年学习之后,我开始探索以淡墨淡彩的形式去表现历代文人雅士及历史故事、唐诗宋诗等题材,从而在张扬笔墨、加深意境角度下功夫。在用笔方面更加果敢,在细节方面更加到位。"李晓白这样评价自己北上学习三年后的变化。 比较李晓白北上前后的人物画,可以发现他后期的人物画对人物的造型、神态、动作、气韵把握得更加准确,布局独特依然,而细节更加到位,画中人物的性格跃然纸上。如《安居乐业Ⅱ》,是李晓白在国家画院深造时花了3个月的精心之作,作品完成后先后被《中国国画》、《美术赏评》、《水墨大家》等6家美术专业杂志选为封面。
![]() 南国实力派 市场潜力股作为广州独具一格的实力派画家,李晓白的画二十多年前就已得到市场认可。他北上返穗后展出的一批新作,更是好评如潮,大受欢迎。 李晓白八十年代就开始卖画,当大多数人的工资还是几十元一个月的时候,他的画就能卖到1000元一张。1992年他辞职下海,成为职业画家,完全靠卖画为生。 市场认可的另一个显著标志,是市场上假冒他的画很多,九十年代初就开始出现,现在则更多。市场走红的画家作品才会被假冒,这是规律。对此,李晓白也很无奈。有时,有好友拿着买到的假画请他看,他过意不去,会画一张同样的真迹送给朋友。其实仿他的画也不太容易,一是结构布局和人物神韵难以画到位,细节上更难模仿。二是他的书法功力深厚,风格独特,二十多年前就受到杨之光先生激赏,而他又喜欢多字题款,假画很容易露出马脚。 "但我的画并不算贵。"说到市场价格,李晓白说,"我卖画二十多年了,现在开价也就五千块一平尺左右,我不想搞得太夸张。我卖得最贵的一幅《饮中八仙图》有60多平尺,卖了40万,也就合到6500元一平尺左右。"
![]() 在国家画院深造三年后,李晓白的水墨人物画功力更加深厚,作品明显上了一个档次。在书画市场上,他的作品也成为上升势头强劲的潜力股。对此,李晓白心静如水。他说:"以前二三十年我一直埋头苦干,凭实力吃饭,很少想过要宣传包装自己。现在我的作品影响大了,许多媒体主动来宣传,可能会对提高我的知名度有帮助,但我还是凭实力吃饭。我的画现在价格不算高,自然就好卖,这不也是好事嘛。" 这话着实在理。我们不得不承认,李晓白面对市场的心态很好。因为有实力,有自信,所以心态才会这样好。 |